ENGLISH
站内搜索:

海洋与气象学院“海学论坛”(第十二期)精彩纷呈

报道:陈媚霞 审核:陈法锦

2020年11月18日下午,海洋与气象学院举行了第十二期海学论坛,这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了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副教授吉启星以及我院的孔德明副教授在海科楼505会议室和313为海洋与气象学院的师生带来十分精彩报告。报告由陈法锦副院长主持,海洋与气象学院师生近百余人分别在海科楼505,海科楼313(第二会场)和线上参加会议与讨论,场面十分热闹。

会上吉启星副教授作了题为“氮同位素示踪海洋微生物互动过程”的学术报告。吉老师在报告中首先系统的讲解了海洋中的氮循环过程,以及氮循环过程对生命和海洋环境的重要性,之后,结合自己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德国基尔 GEOMAR 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的工作经历,详细讲解了微生物驱动氮循环的同位素指标特征,阐明了温室气体N2O的产生速率受溶解氧、氮基质和微生物丰度调控机制。最后,吉启星副教授介绍了其开发出的一套全新光谱法前处理系统的氮同位素测定仪器,专题报告结束后,吉启星副教授针对部分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

接着,我院的孔德明副教授以“2万年以来南海海温分布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初探”为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指出孔老师利用南海柱状沉积物中的长链烯酮不饱和度重建了2万年至百年的海表温度变化,发现冰消期海温变化强烈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而在海平面稳定时期开放海域海温受到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调控,而上升流区海温呈现反相趋势,表明可能与夏季风引起的上升流变化有关。

学术报告后,本校的与会老师和学生积极地与两位主讲老师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这次指导讲座,参会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开拓了师生们的专业视野,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讲者简介:

吉启星,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副教授, 201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后工作于德国基尔GEOMAR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同时在百慕大海洋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其研究领域为氮同位素示踪海洋微生物氮循环过程,氧化亚氮的生成,以及氮同位素仪器分析。目前主要研究河口海岸带环境中的氮循环过程与微生物生态的耦合机制,以观测数据优化海洋生物化学计算机模式。迄今已发表论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8 篇),Google Scholar统计被他引300余次,H–index=9。